沒有腎腧的說法,這是錯誤的,正確的是腎俞,一般指腎俞穴。
腎腧和腎俞有區(qū)別嗎
腎俞穴,別名少陰俞。屬足太陽膀胱經,位于脊柱區(qū),第2腰椎棘突下,后正中線旁開1.5寸。在腰背筋膜、最長肌和髂肋肌之間,有第2腰動、靜脈后支,布有第2、3腰神經后支的外側皮支,深層為第2、3腰神經后支的肌支。具有溫補元陽,益腎強腰,健脾益氣,利水祛濕的功效。主治頭暈、耳鳴、耳聾、腰酸痛、遺尿、遺精、陽痿、早泄、不育、月經不調、帶下、不孕、消渴。
臨床常用于治療腎炎、腎絞痛、腎下垂、遺尿、尿路感染、膀胱肌麻痹及痙攣、陽萎、早泄、遺精、精液缺乏、腰疼、水腫、肝腫大、月經不調、胃出血、腸出血、痔瘡、哮喘、耳聾、貧血、腰部軟組織損傷、肋間神經痛、半身不遂等。
按摩或針灸腎俞穴應前往正規(guī)醫(yī)院找正規(guī)醫(yī)師進行。
以上內容僅供參考
為你推薦
-
腎腫瘤和腎癌的區(qū)別腎腫瘤包括腎的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,腎惡性腫瘤常常稱為腎癌,所以腎腫瘤包括腎癌,換句話說,腎癌是腎腫瘤當中的一部分。腎臟良性腫瘤包括腎錯構瘤、腎纖維瘤,惡性的腫瘤包括腎母細胞瘤、腎透明細胞癌、腎腺癌等等。如果發(fā)現腎臟腫瘤,可以通過彩超、CT、核磁共振等檢查初步判斷腫瘤的性質,還有來源,一般增強CT對于腎腫瘤的診斷,以及良性惡性的判斷準確概率是非常高的。如果判斷為良性,比如腎錯構瘤,并且瘤體比較小,直徑小于4厘米,可以保守治療,定期復查,是不用做手術的;但如果通過檢查發(fā)現是惡性腫瘤,應該盡早進行手術治療。01:32
-
腎腫瘤和腎癌的區(qū)別腎腫瘤包括良性和惡性腫瘤。腎腫瘤,90%以上是惡性腫瘤,其中還有10%屬于良性腫瘤,包括腎錯構瘤、腎腺瘤。惡性腫瘤主要是腎細胞癌,也叫腎癌。00:42
-
五腧穴有哪些十二經脈分布在肘膝關節(jié)以下的五個特定的腧穴,我們稱為五腧穴,主要包括井、滎、輸、經、合五大類,古人是把精氣在經脈中的運行比作是自然界的流水,認為具有由小到大,由潛入深的特點。其中井穴主要是分布在手指和足趾的末端,為精氣的初期部分,可以把它比作為剛出的泉水微流。滎穴的是分布于掌指或指趾關節(jié)之前,是指精氣開始流動。輸穴是有輸入的意思,比喻水流是由小到大由淺入深。經穴一般多分布在腕關節(jié)和踝關節(jié)以上,其主要的意義是指精氣的盛大流行。合有匯合之意,比喻江河之水匯合入海,合穴的主要是位于肘膝關節(jié)的附近,它的精氣充盛切入和與臟腑。五腧穴由于與五行相配,所以又稱為五行腧。語音時長 01:45”
-
腎上腺瘤和腎上腫瘤有區(qū)別嗎肯定的告訴大家,二者有完全不同的區(qū)別。腎上腺腫瘤主要是腎上腺有瘤體生長,這種瘤子絕大多數是良性腫瘤。而腎上腫瘤是在腎臟上長的腫瘤,絕大多數都是惡性腫瘤。腎上腺腫瘤最常見的就是原發(fā)性醛固酮增多癥、皮質醇癥和兒茶酚胺癥最常見,也可能有少量的轉移性腎上腺癌。原發(fā)性的腎上腺皮質癌自然也比較少見。腎上腫瘤絕大多數就是來源于腎實質的腎細胞癌和腎母細胞癌,以及來源于腎盂、腎盞集合系統(tǒng)的異性細胞癌等。腎上腺腫瘤,絕大多數會引起高血壓等表現,而腎臟腫瘤最常見的表現就是血尿、疼痛、腫塊,也可能出現副瘤綜合征,比如發(fā)熱、血沉加快、高血壓等。語音時長 01:37”
-
腰疼和腎疼有什么區(qū)別病情分析:腰疼和腎疼的區(qū)別一般有疼痛性質不同、疼痛部位不同。1、疼痛性質:腰疼以鈍痛為主,而腎疼常會有絞痛,比如腎結石有非常明顯的絞痛。腰疼不會向腹部前方放射,但腎疼會向腹部以及腹股溝區(qū)放射。2、疼痛部位:腰疼可合并有腰骶部、臀部的牽涉疼痛或者大腿后方的麻痹,而腎疼不會出現。腎疼可能會導致惡心、嘔吐,比如有腎結石時會出現比較明顯的惡心、嘔吐。腰疼不會導致小便的異常,但腎疼可能會出現血尿等小便異常。意見建議:患者出現腰疼和腎疼時,應及時就診,查明病因后對癥治療。如腰疼可能是受寒或腰肌勞損導致的,患者可遵醫(yī)囑應用熱敷、按摩等物理治療來緩解,也可遵醫(yī)囑應用壯骨藥酒等祛風散寒、舒筋活絡的藥物來緩解。而腎疼可能是腎結石或輸尿管結石導致的,患者需遵醫(yī)囑應用腎石通顆粒進行治療,也可遵醫(yī)囑進行手術治療。 如需用藥或想要了解更多用藥知識,請咨詢醫(yī)生或藥師,在其指導下合理用藥。
-
腎結石和腎結晶有什么區(qū)別病情分析:首先從體積上來講,腎結晶一般是指體積比較小的沉淀物,原則上一般小于3毫米以下的稱之為腎結晶,而超過4毫米以上的則稱之為腎結石。第二,從位置上來講,腎結石一般附著在腎乳頭上,位置相對比較固定。腎結石它由乳頭上脫落,可以位于腎盂、腎盂等處,會隨體位變化而移動。意見建議:平時應當適當多飲水,原則上每天飲水量應不少于1500毫升。同時飲食要減少動物內臟、海鮮制品等過多攝入,以免引起腎結晶或者結石的概率提高。
-
腎腧和腎俞有區(qū)別嗎在中醫(yī)經絡穴位中,腎腧和腎俞實際上是同一穴位的不同叫法,它們都指的是腎俞穴。這個穴位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,旁開1.5寸處,屬于足太陽膀胱經。腎俞穴是腎氣輸出聚集的部位,對于腎臟功能的調節(jié)具有重要作用。腎俞穴在中醫(yī)臨床上有廣泛的應用。按摩或
-
腎腧和腎俞的位置“腧”通“俞”,腎俞和腎腧是同一個穴位,在脊柱區(qū),第2腰椎棘突下,后正中線旁開1.5寸。解剖位置是在腰背筋膜、最長肌和髂肋肌之間;有第2腰動、靜脈后支;布有第2、3腰神經后支的外側皮支,深層為第2、3腰神經后支的肌支。腎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。具有溫補元陽,益腎強腰,健脾益氣,利水祛濕的功效。腎俞穴的主